借鉴海外对冲基金经验,拓展中国私募发展空间

春风渐暖,笔者偶得闲暇与一些私募界的朋友茶叙。股市波澜不惊,本以为几位朋友会借机放松一下身心,品茗闲聊之下却发现,原来个个都做足了准备,打算借着新证券投资基金法施行之机大展拳脚,目标便是实现多空双边交易,打造中国的对冲基金。

  从1949年第一家严格意义上的对冲基金在美国成立,对冲基金的发展已经超过60年。1990年时,全球对冲基金资本总额仅约250亿美元。伴随着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2004年对冲基金所管理资产的总额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此后虽然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而遭遇大幅赎回,导致总规模一度下滑超过30%,但在2012年,全球对冲基金总资产规模已经重新踏上2万亿美元的台阶。

  海外对冲基金何以能够如此蓬勃发展?又有哪些方面是我们可以借鉴的?笔者以为可以归结到四点:经济环境、金融创新、政策监管、人才储备。

  需要良好的经济环境

  总体稳定并积极向上的经济环境推动投资与发展,为专业投资者带来积极投资的信心。上世纪90年代,正是美国经济增长最为迅猛的时候。十年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增速达到4.3%,并曾经一度接近6%,失业率也下降至4.8%的健康水平,达到1973年以来的最低值。经济的良性发展,为各产业带来了成长机遇。众多对冲基金在这个黄金年代里迅速成长。对照中国的现状,经济增长稳定在7.5%~8%的水平,通胀率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也逐渐趋于平稳,而失业率也仅为4.1%(截至2012年底),对冲基金发展所需的健康向上的经济基础已完全具备。

  推进金融创新

  笔者所认为的金融创新,不仅是指为对冲基金准备好做空的工具,还包括相关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中国资本市场内现有的做空工具,主要包括沪深300股指期货、融券交易和转融券交易。其中股指期货仅对指数基金类投资组合具有比较精确的对冲作用,对个股而言对冲效果不佳。而融券交易和转融券交易都面临标的股票限制,以及券源不足等问题,因此成交稀少,无法充分表达投资者的做空意愿。相对于欧美资本市场内极大丰富的信用交易产品,国内相关品种的丰富程度和成熟程度都相去甚远,依旧需要不断扩大创新。

  可喜的是,我们已经看到了监管者在逐步放宽融资融券标的证券数量。另外,股指期货新交易品种的开发也在顺利进行中,预计将有数个新指数合约挂牌交易。在配套服务方面,国内一些大型券商已经在创新领域进行了大胆尝试,部分券商的创新业务收入已经在总体收入中占据了较大比例。

  绕不开的政策门槛

  对于任何一个市场而言,政策永远都是绕不开的门槛。目前海外对冲基金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渠道投资A股市场的难度较大,因此,大多数知名的对冲基金通过设立代表处的方式开始涉足中国资本市场。在这些海外成熟对冲基金尚不能完全进入中国的情况下,国内对冲基金的发展氛围可能相对轻松。但这种宽松的环境不可能长期保持,随着更多投资者聚焦中国,政策也会逐步放宽,届时中国的对冲基金将直面外来者的挑战。

  而从资产的地域配置上看,国内对冲基金面临的海外竞争将可能更为直接。市场上关于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的讨论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一旦试点正式启动,国内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个人投资者,将可以通过QDLP通道投资海外二级市场。尽管短期内QDLP在税收成本和额度方面存在劣势,国内对冲基金仍然需要不懈努力获取具有吸引力的“绝对收益”,才能在长期的客户争夺战中更具竞争力。

  人才储备需加强

  以上所述都是外部环境,而中国的对冲基金最重要的内生条件,应当是人才储备,尤其是对冲基金经理。作为金融领域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对冲基金生命周期往往很短。海外经验告诉我们,一家普通的对冲基金,通常在成立三年后便进入衰退,五年左右即退出市场。

而那些在市场上存活超过十年的对冲基金,无一例外都至少有一位优秀的基金经理作为领军人物。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对冲基金经理,除了紧跟宏观经济态势、熟知金融理论、善用金融工具外,还需要有独特的投资理念,并适应当前对冲基金量化发展的趋势。当下国内私募基金经理不乏公募出身或海外背景的优秀人才,假以时日,必定有出类拔萃者成为中国第一代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

 

 

来源:证券时报网


重要声明

请您细阅此重要提示,并完整阅读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所认定的合格投资者。

一、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2、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二、根据我国《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规定,信托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2、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
3、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

三、根据我国《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个人或者家庭金融资产合计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2、公司、企业等机构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依法设立并受监管的各类集合投资产品视为单一合格投资者。

如果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适用的有关法规请点击“接受”键以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如您不同意任何有关条款,请直接关闭本网站。

“本网站”指由绍兴冰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并及其网站内包含的所有信息及材料。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观点和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信息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公司不承诺及时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

本网站介绍的信息、观点和数据仅供一般性参考,不应被视为购买或销售任何金融产品的某种要约,亦非对任何交易的正式确认。投资有风险,投资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本公司不对产品财产的收益状况做出任何承诺或担保,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相关产品合同及风险揭示等宣传推介文件,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我已阅读并接受 不接受

客户服务

联系我们

0575-88611136

bingjianfunds@sina.com